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区情 >> 隆阳历史 >> 正文
永昌“三问”
发布日期:2014-07-07 16:39:01  浏览:   字体:   作者:  来源:本文来源:隆阳新闻网 作者:蒋怀洲  打印正文

人们所称的“永昌”即今隆阳区所辖的保山坝及周边的一些区域,“永昌人”也就泛指现在繁衍生息在这一领域的居民。多年来,一些外地亲朋好友,有时问我“永昌人是什么?”今天我如实说来。

永昌人是“大肋巴”?

“大肋巴”一词成为永昌人的代名词,这在现今的保山市范围内乃至滇西片都是出了名的。这一称谓的褒贬之意也无需争辩,反正人家是这么称呼的,也是这么认为的。

说永昌人是“大肋巴”,那是具有悠久历史的。相传现今永昌范围内居民的先辈们,绝大多数是明朝初期从南京应天府充军发配到这里来的“罪臣过吏”。这些九死一生的血肉之躯,携眷带口来到这气候宜人、水丰草茂的永昌坝子,似乎进入了世外桃园般的境地。永昌先民都肯苦、肯干、任劳任怨,干起活来总是赤膀露背,而且从不喊累,有时干得龇牙咧嘴都不叫苦,外地人见了还认为是干得欢、开口笑呢!久而久之,周边及外地人就认为永昌人力气特别大,肯定是肋巴骨比其他地方人要大得多。于是,永昌人的“大肋巴”因此而得名,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。如今,永昌人无论是在家乡劳作,还是到外地去做副业劳动,仍然保持着先辈们的劳作精神。

永昌人是“家乡宝”?

“家乡宝”意为家乡好,家乡处处都是宝。永昌坝由于气候宜人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再加上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,生长在这里的人们,走到哪里都觉得不适应,不如家乡好,都期盼着回家乡。因此永昌人被冠以“家乡宝”。

就气候来讲,外地人问:“全国的春城在哪里?”回答:“在云南。”如果再问:“云南的春城在哪里?”外省人答不上,只有云南人答:“在保山。”不知多少永昌人在北方受不了冬的严寒而回到家乡,也不知多少永昌人到南方受不了夏日的酷暑而归到故土。

说到饮食方面,永昌人到外地就更不适应了。我这个“家乡宝”就深有体会,到两广(广东、广西)及海南喝早茶或吃早点,就老想着美食一餐永昌的稀豆粉、粗米线、梨花饵丝;到北方吃担担面、牛羊肉吃久了,就想着保山的“九二”米饭、金鸡的火瓢牛肉、下村的火烧肉、辛街的火巴 烀羊肉。越想越觉得外地饮食倒胃口,越想越觉得永昌好,并盼着立马回家。我妻是外地人,多年工作、生活在永昌,并适应了永昌的各种饮食习惯,前年到外地学习归来,我驾车到飞机场接她,进城时她说:“我不回家。”我感到很奇怪,就问:“不回家上哪里?”她兴奋地回答:“我要先到太保路美美地吃一碗鸡肉米线,你请客吧!”后来我得知,妻在外学习一月多,因不适应外地饮食口味,每天都想着吃永昌的鸡肉米线。

永昌人是“裤裆包头”?

在永昌大地上,无论城镇还是乡村,遇到有人怕羞或不好意思出场时,就会骂:“你这个裤裆包头,拉不出洞门的东西。”意思是说头用裤裆包着,不好意思见人。

说永昌人是“裤裆包头”,那是因为永昌人脸皮薄、观念传统,不愿低三下四地求人。这说到底是个观念问题,说明永昌人恪守的文化传统观念是何等的根深蒂固。就以保山城区的补鞋业和擦鞋业来说吧,永昌人不是不会做,更不是永昌人缺乏劳动力资源,因为这里有肥沃的土地、富饶的物产,永昌人不再愿跟别人“争饭碗”。结果,这一行当被外省人(特别是四川人)占据了,也赚了永昌人的不少钱。从这里,也可看出永昌人的豁达和宽容。

总之,无论从哪方面看,永昌人就是永昌人,你无法把他(她)混淆。